失眠像场明知故犯的恋情,明知恋情无果却仍然爱着,明明不想失眠却又无法入睡。夜晚窗外雨声夹着闪电,好像对白天的喧闹表达着它的不满。而夜晚的安静,唤醒我内心的另一重人格,带我走进另一个世界……
当下使我最上心的事是什么——当然是工作啦(希望老板能看到这句话并给我加薪)
接触到设计,有种相识恨晚的感觉(这里绝对不是拍马屁),骨子里的完美主义情结,以及对空间的支配欲。使我在得到这份工作以后空前的自觉,深知自己对设计领域的空缺,伟大的鲁迅先生说过:“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”,好学的心激励我看了很多关于设计的文章与观点,恨不得把之前缺的补回来。
被文字吸引,被作品折服。
设计,是最靠近人类社会核心的东西,是为人类社会而生的;艺术追求的是极致,都是自我的表现,设计和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但最大的区别在于:
艺术关注的是浪花掀起的彩虹,而设计关注的是海平面是不是提升了。
——柳冠中
这短短的一段话使我重新反思,中国设计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?
当今北欧、日本的设计作品遐迩闻名,北欧风的新锐日本的简约,它们的设计形成一派,老成稳健的手法使其作品成为时代新宠。这些设计符合时代的审美,包含着人性,还有设计师的智慧。
|
但看中国当今的设计,好像没有什么特点,过分标签化强调的欧美风格与日式的简约,当其与真正的北欧或是日本设计产品完成的作品对比,恐其觑面。
中华文明五千年,亘古通今,我们的祖先建立了世界上规模宏大、独一无二——万里长城、迄今保持最完整、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——故宫、世界屋脊的明珠——布达拉宫……不胜枚举。这些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中,中华民族文化的设计元素也体现的淋漓尽致。可当今作品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“祥云”“云纹”之类贴标签的设计。
柳冠中先生提到过一个问题
MADE IN CHINA 究竟是“中国制”还是“中国造”
我们当代的绝大多数设计作品只是单方面的引进,又加入几个中国化的词汇就被冠上了“中西结合”、“中国设计”这样的名号,这其实是一种民族自卑感的体现,我们要从“中国制造”完成“中国创造”的转型。
中国并不是没有设计风格,只是没有找到完美的表现方式。中国化的符号不叫中国化的设计,只有将聚焦的重点转移到设计本身还有文化的传承上来,中国设计才能逐步形成。
今天的中国就像那时候的英国,三十年时间中国的经济疯狂膨胀,制造工业也极其快速发展,而相应的国内文化设计教育水平却没有跟上脚步。
很多人抱怨我们的农村到处的“盒子楼”毫无特色跟人性可言,因为大家刚刚富裕起来,审美还跟不上,作品只满足需求之上;又有人吐槽我们的设计毫无个性,还喜欢抄袭,因为我们总共经济繁华也不到三十年,从学习模仿到自成一派,还需要时间沉淀。
现代设计的崛起也不是一蹴而就,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后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、新美术运动,最后发展到影响了全世界的现代主义运动——包豪斯。
现代设计这才成熟起来。
我想,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国设计将会崛起,再次掀起一场“运动”一场不输于欧洲历次设计的运动。在世界设计史上,名垂青史。
托马斯·伯恩斯坦说过——诚实地跟随自己的心,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答案。
希望我们的设计根据中国当代实际出发,探索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,告别“博物馆”式的传统形式,去寻找符合我们当下需求跟新的文化元素。做真正属于我们的——中国设计!
关注IDAC彦翔设计,更多酒店设计资讯,持续更新
转载请注明来源:IDAC彦翔设计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扫一扫关注微博